名醫導醫
不吃糖就不會長蟲牙?那不一定哦!
李媽媽: 熊貓er牙醫,你看我家娃娃牙齒上咋還有洞洞哦?
華西口腔熊貓er牙醫: 這是長蟲牙了,你看到牙面上那些小洞洞都是蟲牙。
李媽媽:喊你不要吃那么多糖,你不聽,遭蟲牙了哇?!
華西口腔熊貓er牙醫:牙齒被細菌咬了小洞洞,就是因為娃娃吃糖太多嗎?那不吃糖是不是肯定不會長蟲牙?
蟲牙是怎么形成的?
大家口中經常提到的“蛀牙”、“蟲牙”,其實就是我們口腔醫學專業概念中的“齲齒”。
(以下是專業書上的定義)
齲齒是在以細菌為主的多因素影響下,牙體硬組織發生的、以無機物脫礦、有機物分解為基本變化的、慢性進行性破壞的細菌感染性疾病。
(太長不看版)
齲齒的出現與這些因素密不可分:
1.我們嘴巴里千千萬萬的細菌朋友
2.我們每天吃的喝的東西
3.我們每個人的個體差異(是不是容易長蟲牙的體質)
4.蟲牙的形成也不是一朝一夕,需要一定的時間
圖中顯示的就是蟲牙形成的四個要素
黑色的洞洞就是齲洞
那娃娃長齲齒就是因為吃糖吃多了嗎?
答案是:不一定哈!
娃娃們換牙之前的小牙牙(乳牙)和剛剛換的新牙(新生恒牙)相比大人的牙齒來說,更容易長齲齒!
為啥??
這與乳牙和新生恒牙的形態、結構、飲食和娃娃們的口腔清潔有關。
從形態上看:
小朋友換牙之前,牙列會出現間隙,還有牙齒表面的溝溝壑壑(我們牙醫稱之為“點隙窩溝”)都很容易滯留食物殘渣,導致細菌繁殖。
上圖顯示的就是娃娃的乳牙列
可以看到很明顯的縫隙~
從組織結構上看:
小朋友們的乳牙和新生恒牙抵抗酸類的能力比成年人弱很多,而齲齒的元兇——細菌又是通過消耗殘渣、產生酸來侵蝕我們的牙齒,所以小朋友會更容易遭齲齒。
上圖中:牙齒頸部明顯比其他部分更白
即細菌侵蝕、牙齒脫礦所產生的“白堊斑”
很快就會發展成齲洞了!
從飲食上看:
年齡比較小的嬰幼兒因為咀嚼功能還不完善,他們經常吃的流食或半流食黏著性很強,容易附著在小朋友的牙齒表面,加上細菌幫忙分解食物殘渣、產生酸類侵蝕牙齒,長年累月齲齒就發生了。
此外,大多數小朋友都喜歡吃甜食~說起甜食,家長們肯定首先想到的就是深惡痛絕的“糖”,但其實遠遠不止于此:
一切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食品(包括面包、蛋糕、含糖飲料等)都含有糖分,都可以被牙面上的細菌利用,來腐蝕娃娃們的牙齒哦!
從口腔清潔上看:
越小的小朋友越難自覺維護口腔衛生(所以家長從小的引導和幫助很重要!),再加上小朋友睡眠時間比較長,口腔處于靜止狀態的時間也較長,沒有得到及時清潔的食物碎屑、軟垢易滯留于牙面上,齲齒就這么來了。
娃娃的牙齒反正也要換,齲齒不痛就不用管嗎?
這個觀點是大大的錯誤哦!
小朋友的齲齒相比成年人的齲齒危害更大,表現在局部和全身兩個方面。
局部危害:
1) 齲齒可能會降低牙齒的咀嚼能力,導致偏側咀嚼(只用一邊咬),長時間偏嚼會引起面部發育不對稱,一邊臉大一邊臉小。
2) 齲齒繼續發展可能會引起牙髓或根尖周組織感染,長期的慢性炎癥也會影響正在發育的恒牙,導致恒牙牙釉質發育不全(新換的牙齒也容易患齲齒),還可能引起恒牙的排列錯位。
3) 損傷口腔黏膜軟組織,造成創傷性潰瘍。
全身危害:
1)乳牙因蟲牙影響咀嚼功能,可影響娃娃的上下頜骨發育及營養攝入。更嚴重的是,由齲齒引起的根尖周感染可能向全身播散,可引起心內膜炎、腎炎、敗血癥等。牙齒排列不整齊還會增加齲壞風險,影響咀嚼功能。前牙區的齲齒還會影響小朋友的發音和美觀,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。
看出來了吧,雖然娃娃的乳牙要替換,但不能放任乳牙壞掉不管,不然后果可能很嚴重哦。
那咋個預防齲齒嘞?遭了齲齒要怎么辦?
1加強口腔衛生
正確刷牙、使用牙線,餐后漱口。乳牙萌出前,進食后用干凈紗布蘸清水清潔口腔黏膜;第一顆乳牙長出后,家長就應該使用指套牙刷幫助寶寶刷牙,3歲以前需要父母幫助才能有效刷牙,3-6歲是齲病發生的高峰期,父母要輔助孩子正確刷牙,還要指導孩子使用牙線,養成餐后漱口習慣。
2控制甜食
飲食均衡,控制攝糖總量和頻率,盡量做進食后刷牙或漱口,保證口腔清潔。
3定期口腔檢查
定期口腔檢查,及時治療齲齒
在第一顆牙萌出后6個月內或者1歲以前,應該進行專業的口腔檢查并建立口腔健康檔案,之后3~6個月進行一次口腔檢查,
對于已經發生的齲病做到早發現、早治療
4局部用氟、窩溝封閉
涂氟是公認的預防齲齒的有效方法,根據兒童口腔醫生對小朋友齲病風險的評估,定期涂氟;小朋友的大牙有很多點隙窩溝,最容易發生齲病,窩溝封閉能夠有效降低窩溝齲的發生風險,定期復查,根據小朋友的具體情況適時進行窩溝封閉。
(
上一篇: 守護口腔健康 預防牙齒敏感
下一篇: 我舌頭燒得很,是不是舌癌啊?